清明,作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是春季的第五個節(jié)氣,正值人間四月,盡顯清新之美。同時,它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先人,慎終追遠,以明凈之心,昂首前行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(xiàn)今,踏青、祭掃皆為重大活動。清明,精準地契合自然節(jié)律。此時萬物生長,皆清潔而明凈,故而得名清明。天事與人事,于清明完美交融,一首飽含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獨特魅力的詩篇,在這一天自然流淌。
人間四月“清”新美,自然饋贈的絢麗畫卷。清明時節(jié),宛如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幅絢麗美景圖。此時陽光明媚,草木萌動,百花爭艷,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。在中國南方,呈現(xiàn)出一派氣清景明之象;北方地區(qū)氣溫回升,亦是春意融融。“一候桐始華;二候田鼠化為鴽;三候虹始見”,又有“一候桐花,二候麥花,三候柳花”,古人對自然物候現(xiàn)象的總結(jié),充滿浪漫與美好。古人對清明的描述更是瑰麗多姿,“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”,問路之景亦如此美妙;“燕簾鶯戶,云窗霧閣,酒醒啼鴉”,讓人沉醉于清明之美;“芳原綠野恣行時,春入遙山碧四圍”,不妨給心靈放假,讓腳步自由徜徉;“新煙著柳禁垣斜,杏酪分香俗共夸”,盡顯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。人間四月“清”新美,讓人神清氣爽。
慎終追遠“明”凈心,感悟自然與生命的莊嚴儀式。清明,是人類感悟自然與生命的莊嚴儀式。自然的清新,賦予心靈明凈的力量。中華民族心懷感恩,情感厚重,正因不忘來路,方能生生不息,更好地邁向未來。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”,這一千古名句,凝結(jié)著無盡思念;“佳節(jié)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”,通過對比引發(fā)深刻反思;“白下有山皆繞郭,清明無客不思家”,道出大眾的共同情懷。這幾日,普通人家熱議的話題多是如何祭祀先人,線上線下相結(jié)合的綠色祭祀正成為風尚。在這春天最美的日子里,祭祀先人,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情懷與文化追求。欣賞自然之美,莊重祭祀先人,讓自然之美與生命之思相互融合,奏響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樂章。
沐浴自然“清”新美,“明”凈心靈再出發(fā),吹響奮進的沖鋒號角。清明的習俗豐富多樣,不僅有祭祀掃墓、標墓、標墳,還有插柳、蕩秋千、踏青、放風箏,以及蒸制蒿餅、吃青團子、吃馓子、采食螺螄等。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時節(jié),還有食用雞蛋、蛋糕、夾心餅、清明粽、清明粿、饃糍、清明粑、干粥等多種營養(yǎng)食品的習俗。這些習俗,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孕育著追求夢想的力量,激勵人們從“清明”出發(fā),奔赴美好。清明時節(jié),氣溫轉(zhuǎn)暖,草木萌動,天氣清澈明朗,萬物欣欣向榮。北方旱作和江南早、中稻迎來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(jié),人們紛紛挽起袖子、卷起褲管,下田搶晴播種。大江南北、長城內(nèi)外,處處是春耕大忙的景象。不僅是農(nóng)業(yè),工業(yè)、商業(yè)等各行業(yè),都在搶抓春日美好時光,奮斗拼搏,凝聚“清明力量”,打造全新事業(yè)輝煌。不負好春光,傳承先人精神,在幸福航程中砥礪前行。
清明,在人間四月展現(xiàn)“清”新之美,我們慎終追遠,以“明”凈之心前行。沐浴自然之美,傳承先人美德,為當下生活拼搏奮進。明晰夢想,純凈追求。梨花風起正清明,清明揚帆正當時,愿我們?nèi)珲r花綻放,孕育豐碩成果,向著美好出發(fā)?。ㄒ蠼ü猓?/p>
來源:中國吉林網(wǎng)
初審:佟焱
復審:張洋
終審:郭日新